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始终是关键一环。榆林作为农业与资源开发并行发展的重要区域,耕地保护执法监管压力日益增长,如何提高耕地保护质效,实现耕地全面、实时监测,一直是当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耕地保护瓶颈问题,不断探索创新工作路径,通过大量的信息收集与实地调研,近日榆林市首个耕地保护低空无人机监测平台在孟家湾乡建成运行。这标志着榆林在耕地保护领域迈出了智慧化、科技化的关键一步。
该平台主要借助低空无人机监测与AI目标识别技术。平台具有大屏展示、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动规划航线、耕地定向监测、历史成果管理、影像自动对比分析、AI目标检测等功能。低空无人机机巢与耕地保护低空无人机监测平台相互配合,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监测平台,就能远程操控无人机对辖区内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定期巡航监测。这一过程中,AI目标检测与影像自动对比功能成为了“秘密武器”。以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才能发现的破坏耕地行为,如今通过平台运行便有效提升了耕地保护管理工作质效。
耕地保护低空无人机监测平台建设采用“一套平台+多节点部署”模式,选定孟家湾作为首个试点,平台运行效果获得了当地各方的高度认可。他们希望能将其应用拓展到封山禁牧、林草资源管理、违法监测等多个领域,实现“一机多用”,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入动力。
孟家湾试点的成功经验,为榆林市全面提升耕地保护工作水平提供了蓝本。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持续深化低空无人机监测技术应用,进一步整合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站与低空无人机监测数据,着力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全面实现对耕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实时化监测,有力提升耕地保护水平。
记者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