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弛
十一月,像我们的人生,过去了很多,还剩一些,在感叹天凉好个秋的时候,一只脚已伸进了冬。于是就滋生出许多感慨,这日脚,这时光,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落叶飞舞,金黄一片,看似闹腾的时空,也有了闲散的片刻。不由驻足,不由回眸,身后,依然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可往常那颗急切的心,此时却已平静如水。一丝微笑,突然就涌上心头,溢在嘴角。
一个梦,渐渐清晰,跃出水面,跃出时光。一个人,叼着香烟,仍作沉思状,像他活着时一样。
十一月的梦,依然眨着眼睛,似乎在问:文学,依然神圣?
十一月的梦,依然眨着眼睛,似乎在笑:人间,如我所愿。
十一月的梦,依然眨着眼睛,似乎在沉思:人生,不在长短,而在宽度、在广度、在深度、在厚度。
十一月的梦,不在夜晚,在白天,在匆匆又匆匆的追随中。不在旷野,在心里,在惋惜又崇敬的纠结中。不在别人,在自己,在不知不觉的倾诉与传播中。
那是一种祭奠,不需要任何仪式;那是一种需求,不需要任何形式;那是一种奔赴,只能带着灵魂上路;那是一种情结,对文学,对文字,对文人,对路遥,对自己。
三十年,一个男儿可成家立业;三十年,世事可河东河西;三十年,世界已日新月异天翻地覆。而一个人,也在这片土地上实现皈依,但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却让一代又一代人受到激励与鼓舞。这是一个文人的魅力,这是文学的魅力,是一个时代的光辉,也是十一月的要义。
十一月的梦,依然眨着眼睛。天地经纬,人间值得。如何让这个梦变成现实,如何让文字在追随文字的路上更有温度,如何让平凡人在物质日益丰富的时候更不忘提升精神高度,诸如此类的思考,似乎更应该在十一月完成。
路遥,是我们永远的骄傲,也是我们永远的痛。虽平凡但伟大,虽短暂但久远,物质贫穷却精神富有。我们学他顽强的拼搏精神,学他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但不可学他不良的生活习惯。成名成家是一种成功,但活着,是人生最大的胜利。显然,从事业的角度来说,路遥是成功的,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在文坛的地位,他获得的诸多荣誉,都已为他的生命戴上数不胜数的光环,可从一个平常人的角度来看,他却又是失败的,正如他在《人生》中所描述的“他搅乱了许多人的生活,也把自己的生活搅了个一塌糊涂”。
十一月,应该说路遥,应该和他好好叙谈,谈多味的人生,谈平凡的世界,谈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愿那一缕缕不断升腾的香烟,永远就那么飘着、飘着,像这平凡世界,像这烟火人间,生机勃勃,经久不衰。
十一月的梦,依然眨着眼睛。它在期待,也在祝愿。关于文学的梦,不需要酝酿,它像一颗颗种子,早已被路遥播撒在每个文学爱好者心中,并深深地扎下根,在将寒未寒的十一月,依然萌发新的生机。
感谢这片厚重的土地,感谢这片土地上那些负重前行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力量,让我们有底气有勇气面对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是他们,让我们在追梦路上不再彷徨,也是他们,让我们的梦更加斑斓,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敢于也勇于坦然地直面人生。
十一月的梦,依然眨着眼睛。那是路遥的文字,是《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日子,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少安少平,是《人生》中的加林巧珍,是《在困难的日子里》的马建强……
那是一盏盏明灯,照耀着这个世界,照耀着继往开来者,一步一步砥砺前行。走过冬,走进春,走进一个好人好报好梦成真的崭新时代,走出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