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网讯:绥德县公安局满堂川派出所立足工作实际,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其与三治理念融合,借鉴传承绥德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反特经验,以镇“说事堂”为依托、“五大警务”为牵引,创建省级枫桥式和标准化示范派出所为目标,创新“警助+民治”基层社会治理五大警务新模式,有力维护了辖区治安秩序持续稳定。
党务+警史 打造“忠诚警务”确保警心永向党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锻造名州铁军。充分利用郝家桥、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等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讲好初心故事,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锤炼忠诚警魂,用实际行动守护乡村和谐平安。
二是深挖公安警史,凝聚奋进力量。认真学习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公安部门在反特斗争和社会治安管理中形成的“警助民治”等工作经验做法,深刻领会“警助民治”与“枫桥经验”的历史理论渊源。
说事堂+警务会客厅 打造“预防警务”确保矛盾不上交
一是升级预防警务平台。2023年11月,满堂川镇“说事堂”被授予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后,满堂川派出所为进一步擦亮“说事堂”,贡献公安智慧和力量,第一时间“过滤”矛盾纠纷,将原来户籍室、值班室等功能室升级改造为集服务、报警、求助、调解、谏言为一体的“暖心警务会客厅”,精心打造群众化解矛盾信赖的“服务站”、解决身边问题的“暖心屋”。
二是创新“六事五说”纠纷调解机制。依靠党委政府,凭借“说事堂”、暖心警务会客厅,紧扣“揽事接事、理事定事、议事解事”三步法,做精做实“六件事”。根据不同“事”的纠纷矛盾,调集“三会五员”调解,智囊库有关人员参与调解,通过村民说事、村贤说德、亲朋说情、干部说理、村警说法“五说”组合拳,最大限度把矛盾调解的主动权交给群众,让乡邻群众共同说事、评理、讲法,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三是优化农村警务运行模式。以责任制为核心,推行“1+X”岗位制模式,落实一警多能、一岗多责、一警多专、多警合一的农村警务新机制,科学调度有限警力,立足预防,多方位开展“一管三防”工作,实现全年全镇刑事“零发案”“零信访”“零事故”。
警助+民治 打造“主防警务”实现德治法治融合
一是构建四级网格联防队。将全镇划分为4级网格,派出所为一级网格,建立三个中心警务室为二级网格,16个行政村为三级网格,48个自然村为四级网格,构筑以民警+专职辅警+警务助理+网格员+N为主体的乡村治理力量,积极发挥五员一体作用。
二是组建“红马褂”义警巡逻队伍。以村委会为单位组织村三委成员、党员、治安积极分子、公益岗人员组成义警联防巡逻队,统一配发红马褂,购买对讲机,目前义警队伍达120余人。
三是新建“小板凳”法制课堂宣传队。动员“五会”组织,利用“六个一”载体坚持不懈开展法治“小课堂”,同政府积极开展“绥德好人”“好儿媳”“好婆婆”等活动,指导村组建立村规民约,潜移默化改善乡风、民风、家风,推动全社会德治、法治融合,调动更多群众主动参与治安防范、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技防+人管 打造“主动警务”确保平安不出事
一是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在辖区增加高清探头和人脸识别等系统,在16个行政村边界线、村与村的十字路口、人员聚集地、国道沿线、“双水村”景区视频监控做到全覆盖。
二是实施“数智乡村”项目。在雪亮工程的基础上,积极动员鼓励养殖户、全家外出打工、有留守老人的家庭等率先安装视频监控,目前发动3000余户群众自发安装视频监控,做大“小探头”“小雪亮”。
三是推出人口管理“三制”评级机制。融入镇政府农村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常住居民大众评价、重点人员日常考核、好人好事积分等“三制”人口管理办法,结合“一标三实”工作全面掌握辖区“三重一特”人员动态,建立工作台账,落实摸排责任,跟踪服务管控,定期回访走访。
网上+网下 打造“暖心警务”确保服务不缺位
一是服务群众“零距离”。坚持网上网下齐发力,整合服务窗口,将户籍窗口搬迁至镇政府服务大厅,落实“一站式”服务,实现警务、政务融合推进。开通服务咨询专线,村村建立微信群,24小时为群众解惑。
二是办事效率“零延误”。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大限度提供公安服务,让有需要的群众始终感到民警就在身边。
三是不正之风“零容忍”。在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同时,积极落实各项爱警暖警政策,强化队伍管理,按照派出所现有营房情况,不断优化四区标准化建设,提升六小工程质量,全力改善民辅警工作、生活环境。始终把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作风纪律教育,加强民警监督管理,实现队伍“零违纪”。
“警助民治”警务工作经验已过去70余年,这一警务理念伴随新时代的发展在满堂川派出所接续传承,在辖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再一次以新的风貌展现出基层治理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满堂川派出所将继续发扬老一辈公安人留下的光荣传统,让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在满堂川大放异彩。
通讯员:绥德县公安局 王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