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吴堡县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壮大特色产业 鼓起群众“钱袋子”
近日,走进寇家塬镇东庄村,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小庭院”映入眼帘。村民房前屋后的小菜园里,玉米、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一应俱全,小小庭院打理得井井有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激发农村经济“新活力”,东庄村立足实际,积极引导群众科学规划房前屋后空地,104户农户累计栽植经济苗木2727株,原先杂草丛生、坑洼不平的农家小院,变成瓜果飘香、绿色满园的生态家园。
此外,该村还将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产业相结合,先后建成空心手工挂面厂、光伏发电站以及日光温棚15座,栽植青梨287亩,形成了完善的“种植—养殖—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有力拓宽了群众收入渠道。目前,东庄村集体经济产业为本村及周边村增加了70余个劳动力岗位,累计带动农户增收140余万元。
宋家川街道达连坡村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大文章,采用“支部+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托管+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青梨、白绒山羊养殖、自动化养猪、挂面加工、优质红枣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稳步增收,村民年均收入达到2万余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吴堡县立足县域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在加快培育壮大以青梨、手工空心挂面、蚕桑为主的县域特色富民产业时,着力在发展庭院经济、推进千村光伏项目、提升畜牧产业短板方面下功夫。其中,围绕打造吴堡青梨“拳头产品”,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堡青梨试验示范站技术支撑,建基地、强链条、树精品、育人才,今年,新栽吴堡青梨2000多亩,总面积超过1万亩,青梨产业正在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同时,充分发挥吴堡手工空心挂面品牌优势,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与非遗技艺文化传承“两条腿”走路,建成岔上镇手工空心挂面非遗文化产业示范园和张家墕村标准化空心挂面产业园,产能由0.7万吨增至1.9万吨。不断优化蚕桑产业布局,新建改造优质桑园,完善蚕桑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吴堡蚕桑提产增效,桑蚕养殖规模稳定在1000张以上,年均实现产值500万元,蚕桑产业呈现发展的良好势头。
优化人居环境 乡村面貌“焕新颜”
去年底,张家山镇辛庄等6个村安装了936盏路灯,照亮了860余名常住村民的出行路。今年7月5日,该镇启动实施了第二期项目,为宋家沟村等剩余6个行政村安装847盏太阳能路灯,实现了张家山镇12个行政村路灯“全域亮化”。
张家山镇党委书记高飞介绍,张家山镇联合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启动实施了“点亮乡村 光明万家”公益项目。该项目通过主体援助、群众自筹、乡镇配套、基金会管理等方式,总投资288万元,在全镇12个村的通组入户路、群众出行关键部位,安装太阳能路灯1783盏,目前全部安装到位。
今年以来,吴堡县围绕老百姓最直接受益、最期盼解决的民生问题,重点实施村内道路修建、安装太阳能灯、农田改造等项目,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全县累计投资4500万元,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9个,努力形成“建好一点、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制定示范村户改造补贴政策,为400多户发放室院改造补贴270多万元,引导卫生厕所、洗浴等进院入室。实行村庄绿化+庭院经济,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利用零散土地栽种经济林果,既达到绿化效果,又增加群众收入。全面开展垃圾清理,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逐步完善长效保洁机制,美化提升村容村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
打造和美乡村 聚起振兴“精气神”
在辛家沟镇霍家沟村,有一个能解决百姓烦心事的“说事处”,通过“揽、理、议、访、论”5个环节,围绕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一事一议”,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村里的事由村民商量着办。
霍家沟村妇女主任康翠翠介绍,“说事处”吸纳乡贤代表、市人大代表以及司法代表等作为说事人,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优势,及时有效化解村里的矛盾纠纷。
如今,霍家沟村只要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能到“说事处”说一说。截至目前,“说事处”共接访调处矛盾纠纷15件,其中14件已化解处理,1件正在处理,村民满意度100%。
“‘说事处’就是让村民畅所欲言、反映诉求,最大限度地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让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和享有者。”辛家沟镇人大主席马利荣说,下一步,还将在全镇范围内推广“说事处”乡村治理模式,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真正让“说事处”成为连接民心的桥梁纽带,凝聚起乡村治理合力,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这只是吴堡县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深化乡村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新乡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吴堡县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强化基层德治法治建设,探索建立村民“说事处”,全面推行“四民工作法”“四议两公开”“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推选新乡贤、老党员、村内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四会”成员,引领群众学习模范、争当模范,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创新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新模式和基层治理“159”工作法,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银鼎”。大力开展“大河善谷·厚诚吴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县100个行政村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深入推进“婚事新办进万家”“丧事简办惠百姓”等移风易俗主题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在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该县以建设“十里公共文化服务圈”为目标,加快推进柳青文化园等重点文化工程,稳步推进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场地提档升级,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定期组织开展“电影进乡村”和“赶牲灵”群众大舞台等文化主题活动,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记者 闫景 通讯员 赵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