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文化馆暑期“非遗+研学”活动让文化共传承

2024.08.06 10:55 榆林日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清涧县文化馆在暑假期间开展了“非遗+研学”活动,在介绍、传播“清涧非遗”的同时,也让其更好地走出去。

近日,在清涧县牛家湾村文化馆,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华韵铸鼎 秦韵上郡”三下乡实践队的研学学生,正跟着秧歌队队员学习伞头秧歌。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轻快灵巧的步伐,翻飞的彩扇、旋转的花伞,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涧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及道情协会的成员们,现场演唱了《翻身道情》等,悠扬的唱腔、生动的表演、情真意切的词句,让学生们陶醉其中。

清涧县文化馆暑期“非遗+研学”活动让文化共传承

研学学生在清涧县牛家湾村文化馆非遗小剧场欣赏清涧道情。刘婕宇摄

随后,学生们通过与非遗传承人交流探讨,更加详细地了解道情、伞头秧歌的背景与起源、传承与发展等内容。

“陕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黄土高原,是带有黄土高原气质的。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实践队的队员们都收获颇丰,希望能为陕北的非遗保护和传承贡献青年力量,也希望陕北的非遗能够走出三秦大地。”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粘雨轩说。

近年来,清涧县文化馆深入挖掘非遗资源,组织各个非遗传习场所开展“非遗+”系列活动,通过线下展演、培训班等“沉浸式”的体验方式,使群众近距离接触非遗,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清涧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惠馨萱表示:“‘非遗+研学’可以帮助研学学生提高认知水平,营造良好的非遗传承氛围。此外,我们文化馆还结合当地非遗项目的特点,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在学习非遗知识和技艺的同时,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通讯员 刘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