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百姓“拉家常”,切莫打官腔

2024.07.06 21:05 在榆林网 高冬娥

“拉家常”,看似一个很简单的沟通,实则是在沟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折射的是老百姓生活,关乎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用最朴实的语言,真心真情与老百姓拉家常,讲老百姓听得懂、感兴趣、很关切的话语,才能够真正的了解老百姓内心的急难愁盼,感受老百姓的所思所虑。在与老百姓的“拉家常”的过程中,要多讲一些“群众语言”,切莫用官话,与老百姓打官腔,这样会让老百姓一听就反感,将老百姓远远地推开。

翻译政策,用真诚打动老百姓。党员干部是联系群众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传达党的政策的通讯员。但党的政策上有很多专业术语,让老百姓理解起来十分的困难。如何能让老百姓认识到这些政策和自身的关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做好政策的“翻译官”,将政策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感兴趣的群众语言。在与老百姓讲政策的过程中,要用老百姓的语言与其沟通,能够让老百姓感受到真诚与友善,拉近干群关系,才能让党的政策更好的理解。

家长里短,用温情温暖老百姓。家长里短是最具有烟火气,充满生活气息的,也是反映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风向标、晴雨表、测量仪。用最质朴的语言,卸下包袱、脱下面具、敞开心扉和老百姓拉拉家常,真正的将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家人、朋友,老百姓才能够信任你,和你沟通交流。看似拉拉家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却能够在其中读出大量的信息,了解到老百姓的状况,为老百姓解疑释惑,解决老百姓生活上的困难,真正的将老百姓工作做到心里做到家里。

放下身段,用行动贴近老百姓。“贴近泥土,才能枝繁叶茂”,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最是体现老百姓生活的地方。要走近基层老百姓的心里,不妨放下身段,轮一轮锤子,抓一抓锄头,解下领带,挽起裤腿,与工人师傅谈笑风生,与农民兄弟拉拉家常。俯下身子、放下架子,用最简单的方式走近老百姓,讲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话语和老百姓沟通交流,才能够和老百姓在平等的交流中无话不说、打成一片。

“拉家常”中蕴含着大学问,在与老百姓沟通交流中,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切莫讲官话、老话、套话,不要动辄打官腔、唱高调,甚至不说人话,只有带着感情用心去说话,才会说出带感情有温度的话,才能够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增进与老百姓的感情。

作者:高冬娥(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