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战天斗地——《我和我的家乡》之《回乡之路》

2020.10.15 11:34 在榆林网 王树强

文/王树强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当我走进久违的电影院,当观看到《我和我的家乡》第四单元《回乡之路》时,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平凡而伟大,它将回忆和现实连线,将陕北毛乌素沙漠的过去和现在平铺在观众眼前。

故事发生在陕西榆林的毛乌素沙漠,一个曾经寸草不生,如今已绿树葱葱的地方。影片里讲述了当红美女带货主播闫飞燕与“骗子”乔树林,导游兼沙里沟中学语文老师小韩及秘书杰西卡在回乡之路上发生的种种啼笑皆非的小故事。影片的最后,在小韩老师的为乔树林安排的惊喜中,闫飞燕得知“骗子”乔树林竟是改变家乡毛乌素沙漠的大功臣,在治沙工程中不惜负债,也要种植沙地苹果带领乡亲致富,为建设家乡做出贡献。

新时代的战天斗地——《我和我的家乡》之《回乡之路》

《回乡之路》把两个人的个人史,牢牢焊接在一段战天斗地的自然环境史中。在女主人公闫飞燕的回忆里,毛乌素沙漠就是漫天黄沙的代名词,沙地里的孩子们冒着风沙上下学,条件艰难困苦,那时他们的老师,教养他们的“高妈妈”对他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等你们将来,学了本事,把这里变个样。””如今的她,已事业有成,她因回母校参加校庆,踏上了回乡之路,但是她带着本事回来了,她的家乡却已经变了样,她的老师也不在了!

电影剧情反转太催人泪目!在校庆大会上,一个同学代表全校发言,他说他最佩服的人,虽然别人说他爱吹牛,爱说大话,但是却是他最敬佩的人,因为他改变了他们这个家乡,他就是乔树林。女主人公闫飞燕眼中那个爱说大话的“骗子”乔树林,她记忆里那个吃百家饭,在高妈妈怀里长大的小孩,竟然是第一批归乡建设,为退沙还林作出伟大贡献的治沙英雄。电影中那些回忆的画面,乔树林和乡亲们在飞扬的黄沙中钻土、种树,失败再重来,不断改良,把黄沙变成了绿洲。原来他才是为家乡建设付出最多且最值得尊重的那个人,影片在这一刻得到升华,观众纷纷潸然泪下。

手拿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窝上!

当初是乔树林不顾一切回到家乡,号召、出资改变了这个曾经寸草不生,黄沙漫天的地方。他失败过,第一批在黄沙下种的苹果,很难吃,但他没有放弃;他痛苦过,因为长期的入不敷出,还欠下巨债,但是他从来没有过犹豫,没有过后悔,他是认真的在改变这个生他,养他的家乡。而演员邓超用“土味”歌颂治沙人,演出了喜感和层次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回乡之路》电影中的桥段反映的现实就是,1959年以来, 人们战天斗地,拼着双手,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经过七十多年来的封沙育林,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如今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

时代在变,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没有变,而且随着进入新时代,这种精神历久弥坚。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宏图中。

乔树林这个人物是陕西榆林人民的缩影,象征了陕西几代置身于沙漠,建设绿洲的治沙英雄,正是这批人,在一寸一寸地保住我们的绿洲,为环保身体力行地做贡献,他们的剪影在影片中那个孩子的背后出现,也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对于他们来说,治沙不仅需要小树苗、技术和资金扶持,更需要有接班人,愿意为治沙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

回乡之路,发展之路。所以《回乡之路》是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