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西直沟村脱贫攻坚:从“稀泥沟”到“悉尼沟”的蜕变

2020.09.08 11:32 榆林日报 ZaiYuLin.Com

初秋时节,站在高处俯瞰绥德县义合镇西直沟村,水泥路连着家家户户,最高的山顶上是占地7000平方米、存栏600多只羊子的标准化养殖场,山脚的坝地上排布着10座香菇大棚,大棚左侧的坡道上是年产量10万斤的粉条加工厂。绿树掩映下,这座小山村处处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地处沟壑狭长地带的西直沟村,纵深1.8公里,散住着265户646人,其中常住人口113户24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101人,目前已脱贫53户99人,剩余在册贫困户2户2人均为特困供养户。

“下雨天、路难行,一步一滑一个坑,路面都是牛羊粪,污水垃圾满沟流”曾是西直沟村的真实写照,被附近的村民戏称为“西(稀)泥沟”。如今,因村庄富裕、村容整洁、村风文明,曾经的“稀泥沟”被群众欣喜地称为“悉尼沟”。在纯朴的老百姓眼里,国外的“洋城市”悉尼大抵也不过如此。

“没有精准扶贫政策,就不会有村里的这一切!”提起村里的巨变,西直沟村的村民们总是这样总结,满是感激之情。的确,记者在该村走访调查期间,对此也有深刻感受,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帮扶单位和扶贫干部的真心付出,才使这里的村民们告别贫穷落后,迈上小康之路。

四支队伍引领党建活起来——

推行双培双带双承诺

党建引领聚合力,脱贫路上党旗红。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西直沟村“四支队伍”由省市县镇村五级党组织选派的优秀党员干部组成。其中,第一书记刘江来自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队长郭爱国、队员吴建明由陕钢集团龙钢公司选派,队员刘照的工作单位在绥德县委组织部,包村干部马泽是义合镇政府干部,村支书王智荣和村委会副主任马博在村里有着很高的威望。“四支队伍”成分的多元化,造就了协调作战、各尽所能的特殊性,凝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围绕精准脱贫目标,西直沟村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

村民马博平时在镇上销售建材,生意好的时候便常常照顾村里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装卸拉运货物,以便给他们增加收入。马博承包到装修工程时,也是优先让村里人干。2019年,马博与村里的积极分子常院、常小龙一起申请入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后,村党支部通过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远程教育学习等活动,不断提升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并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定好“任务书”、排出“时间表”,提高村委统筹谋划各项工作的质量,确保村务“大事有共识、小事能落实”。

西直沟村还推行支部承诺、党员承诺的“双承诺”制度,以“星级创建、追赶超越”活动为抓手,以党建统领村内各项事业为主线,积极创建工作扎实、领导有力、群众认可的“五星级”党支部,并将党支部承诺和村三年发展规划相融合,将党员承诺和党员评星定级相联系,切实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

据悉,西直沟村党支部2018年承诺“按照村退出7项标准,如期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承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完成前期基础性工作”,所有的承诺在当年年底均已圆满兑现。第一书记刘江承诺,协助村委做好脱贫攻坚、党建等工作;党员常志昌承诺,保证村里合作社相关工作正常开展;党员常恭瑞承诺,过节时为村里的老党员免费发放慰问品……19名党员庄严承诺,积极兑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依托自身优势,帮助服务他人。

“农村党支部以前基本上不开展活动,党员的主要作用似乎只是选举村干部时投票举手,现在村里的党建活动又红红火火地搞起来了,无形中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西直沟村的党员们欣喜地说。目前,该村活动阵地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班子队伍齐备、党员管理到位、党内组织生活有序。

三大产业保障村民富起来——

解决收入就业两难题

兴产业,促脱贫,助振兴。2018年5月,在市委组织部和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的大力扶持下,西直沟村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注册成立了绥德县龙西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建成以种养殖业和手工加工业为主的香菇大棚、羊子养殖场、粉条加工厂三大扶贫产业,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

村支书王智荣是合作社负责人。据其介绍,合作社采用联营、独资、承包等三种不同的运营模式,确保扶贫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两年来,合作社共销售干香菇5000斤,销售额30余万元;销售羊肉2.1万斤,销售额312万元;销售粉条17万斤,销售额达170余万元。此外,香菇厂、粉条厂临时用工累计可提供130个劳动岗位,羊子养殖场优先收购村民的苜蓿、玉米等饲料。下一步,合作社将规范化管理,注册“龙西”商标、定制包装,与线上线下销售商积极对接,将产业发展推向市场。

2019年冬天,脱贫户王春生和妻子薛新春在村里的粉条加工厂打工,一个多月就挣了1.2万元,过年时合作社还按照人头给他们家5口人分发了25斤粉条。两口子逢人便说:“这几年村里变化大,只要人勤快,就有好收入。”

随着产业的发展,西直沟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2018年,刘江等扶贫干部在村里遍访时发现,没有自来水是村民最大的生活难题。于是,刘江通过与绥德县水利局等部门对接,对村里通自来水的事情进行了前期规划。2019年9月,西直沟村自来水入户工程正式动工,村民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不料,刚开工没几天,因为村里修火车道而集体搬迁至义合镇的28户村民来到村委会,说他们现在尽管家里有了义合镇上的自来水,但祖祖辈辈吃惯了西直沟村的水,请求给他们移民小区也接通来自村里的深井自来水。要接通至西直沟村移民小区的自来水,需要经过旧307国道和龙狮桥,这让“四支队伍”犯了难。对此,刘江又跟交通部门积极沟通,解决了可以让水管过路的问题。同时,市委组织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给西直沟村在原有一口深水机井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口深水机井和一座100吨蓄水池,保障了供水量的充足。

环山路的修建,让村民们一直津津乐道。该村耕地大部分在山上,山路崎岖,生产出行不方便。于是,“四支队伍”调动各自有利资源,完成了产业发展配套道路建设1.2公里,维修环山路3公里。为彻底解决村民们夜间出行不安全的问题,还通过对接相关部门在村内偏僻道路上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

两类积分促使村庄美起来——

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力”

每天清晨,62岁的脱贫户王玉琴都会早早起床,把自家收拾干净后就到村道上打扫卫生,看到谁家需要帮助时也总是热情地搭把手,讲究卫生、乐于助人已成为她的生活习惯。她说:“村里会对好人好事进行积分奖励,得到的积分可以到爱心超市兑换东西,前两天我刚兑了一桶油,现在还有很多积分。”

目前,西直沟村像王玉琴一样的村民有很多。村委会通过奖励积分的办法已引导培养了家家讲卫生、人人爱奉献的良好村风。村党支部将思想引导、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正能量导向,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内公益事业的内生动力。

为了实现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村党支部还将全体党员划分为培养型、骨干型、关爱型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的评定标准,通过日常积分和评议积分的方式,推行党员“三类五星”评定管理。同时,结合村内爱心超市物品兑换制度,对五星级党员进行表彰激励,以进一步调动党员们为村集体和村民服务的积极性。

王智荣说:“运营爱心超市的钱,大部分来自村集体经济的公益基金,只要参加公益活动、用心照顾老人、孩子学习优异、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等,都能获得积分。”

“你有多少积分?”渐渐成为村民见面时的问候语,攒积分带来的自豪感、成就感,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从推着干、催着干到比着干、争着干。

为了解决群众所需商品爱心超市可能没有的难题,刘江还创新举措,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平台,与知名电商京东等合作,群众想要的商品可以通过网络下单,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张蓝图推动未来强起来——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结合区位优势和实际情况,西直沟村党支部今年再次作出承诺: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目前,该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巩固发展扶贫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将西直沟村的未来发展,定位为打造产业强、群众富、环境美的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据刘江介绍,村里将大力发展中长期产业中草药种植,确保农户都能稳定增收;探索发展乡村休闲观光产业,准备建设体验式观光采摘园、休闲垂钓鱼塘等项目;培育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对全村群众居住房屋、院落和道路进行规划;大力发展农家乐和特色民宿等旅游产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发动群众修缮美化房屋院落。

下一步,西直沟村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内淤地坝实施坝体维护和排洪河道维修加固;翻修通村公路;安装通讯信号塔;加大乡村绿化工程,村内道路两旁种植景观树1.5公里,山上种植经济树种1000亩。

谈起西直沟村的扶贫经验与发展模式,刘江总结为“以产业发展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再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来反哺基础设置建设,以及利用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提供劳动就业岗位和产业入股分红等方式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彻底改变村容村貌,提振村民的精神气”。

“打造乡村旅游业,有针对性地推出农家乐体验、农事体验等项目,依靠村里的柳树林等自然山水景观吸引游客。”刘江说,搞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西直沟村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轻劳动力回到本村发展,实现西直沟村的稳步小康路。(记者郝彥丰 见习记者耿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