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银保监局驻村扶贫队员张虎:唱出不悔的扶贫赞歌

2020.09.01 16:13 榆林日报 ZaiYuLin.Com

张虎是陕西银保监局的一名年轻党员干部。2019年6月,他毅然放弃省会城市安逸的生活环境,怀揣着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主动请缨到陕北革命老区佳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驻村扶贫,并被分到佳县店镇的一个贫困村——石窑村。一年多来,他扑下身子,和村民打成了一片,把村民当成了亲人,村民也把他当成了亲戚。累计35户104人脱贫摘帽,村里的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实现了所驻贫困村出列,通过了贫困县摘帽第三方评估验收和脱贫普查。

逐步进入工作角色

回忆初来乍到时,张虎饮食不惯,吃了上吐下泻;语言不通,与村民交流一脸懵懂;工作不顺,如何扶贫找不到头绪;生活煎熬,想念妻子和一岁多的宝宝,还有都市里的同事和朋友。

既来之,则安之。他频繁地走访贫困户,学本地方言,听农民心声;跟农民探讨农村发展思路,为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学习扶贫理论知识,向村干部讨教,向基层干部学习;先后参加了中国干部网络学院“扶贫干部脱贫攻坚网上专题班”、省级单位驻村帮扶工作培训班,以及市县镇村四级组织的集中学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适应了艰苦生活,迅速进入了工作角色,开始谱写一位年轻驻村队员的扶贫岁月之歌。

有一次,张虎饭后在村子里溜达,看到苹果树上有一只蜜蜂正默默无闻地忙着采蜜。他想到了自己,并勉励自己要像这只蜜蜂一样,“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贫困户要摆脱贫困,而且不返贫,产业发展是关键。”到岗不久,张虎走访调研,多方讨教,结合村情实际,把庭院养殖作为村里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帮助贫困养殖户增产增收,2019年11月,他从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争取到10只种羊,为了尽快帮贫困户把这批种羊领回来,他和村主任冒着严寒步行3公里到镇上,在马路边硬是等了一个小时才搭上去榆林的客车。2020年元旦前夕,他通过银行保险协会,以高于市场价0.5元/斤的价格帮助村民销售2万余斤小米。

“张虎今年给村里办了件大事。我靠种地养家糊口,20袋谷子碾出来的小米比往常直接卖谷子能多卖2000多元。”贫困户张虎军逢人夸赞。贫困户张书锋则是因为张虎多次上门动员,才决定在家里养土公鸡。“要不是张虎鼓励我,我都下不了这个决心。”看着不断发展壮大的养鸡场,张书锋念念不忘。在张虎的引导和协调下,一年多来,通过引进种羊项目、发放鸡苗、动员养殖户、组织养殖培训,村里呈现出产业发展户数增加、户均产业规模扩大的良好态势。

改善村风注重宣传

驻村以来,张虎始终不忘强化基层党建和乡风文明建设。其中,他刚到村不久策划的环境卫生整治月活动就是一个实例。很多人连同村干部都认为农村搞这种活动意义不大,极力反对。他耐心地找村干部沟通,向包村干部、镇领导汇报,拉外联找赞助,申请活动经费。他把全村常住村民逐户走访两轮,进行综合打分定级,最终评比结果作为元旦新年贺礼的发放依据,活动得到了村民和乡镇领导的一致认可,这项活动的成功经验也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应用。

扶贫工作还要注重宣传。张虎把对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政策宣传作为基础性工作长期坚持。他在入户宣传政策时,帮忙解答最多的就是医保报销、产业政策和残疾补贴。他爱思考、勤动脑、好学习,初来之时经常在朋友圈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外界交流互动,后来在《农民日报》《榆林日报》等媒体发表了多篇自己的扶贫纪实和感想。特别是《农民日报》刊登了《陕西佳县:家庭小农场鼓起农民钱袋子》后,石窑村家庭小农场和庭院养殖的扶贫经验在社会各界媒体上广泛流传。

默默地耕耘和奉献

从省级机关的监管干部瞬间切换到最基层的驻村扶贫队员,张虎义无反顾。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斗过,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地奉献过,铲雪扫路抢险救灾冲锋过,饥肠辘辘酷暑严寒经受过。一年多下来,这个陕南来的小伙子,白头发实现了零的突破,皱纹悄悄浮现,发际线慢慢后退,还一度被煤炉子烟熏烤过。

当有人问起他做这个选择时,他无怨无悔。他认为,“亲身参与,方知其中滋味和苦乐;亲身参与,更值得回忆和珍惜;亲身参与,不负伟大时代和青春韶华”。每一个真心付出的日子,都成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扶贫路上的汗水、泪水和委屈,都化作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个前行的脚印,他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陕北这片热土上唱出了一曲嘹亮而不悔的扶贫赞歌。(通讯员 康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