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士”郑振兴的抗疫事迹

2020.05.20 12:42 在榆林网 ZaiYuLin.Com

冲锋在前、直面危险,主动出击、关口前移,科学研判、精准施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榆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长郑振兴临危受命,担任市联防联控办专家组成员、市疾控中心流调组、消毒组副组长,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27年、有着丰富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经验的他,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流行病学调查各个关键环节独当一面,尽显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郑振兴(左一)与同事讨论疫情防控工作

郑振兴(左一)与同事讨论疫情防控工作

“要弄清楚他从哪里来,在哪里停留过,又去了哪里。”

1月29日,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这预示着疫情风险提升。郑振兴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连夜进入病房与病人面对面实施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他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娴熟的交流技巧,引导患者以时间为脉络,追溯传染源和感染路径,排查密切接触者。

“要弄清楚他从哪里来,在哪里停留过,又去了哪里。”郑振兴说,这些工作做得越深入,信息越细致,就越能快速有效地找出接触者,从而采取防控措施,减少增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流行病学调查与刑警办案一样,越快地排查锁定‘嫌疑人’就越有利于案件侦破或减少案件的再发。”于是,他数小时的缜密调查,不能上卫生间、不能饮水进食,走出病房时,汗水已经湿透了衣服,护目镜被雾化的汗水遮掩得模糊不清,眼眶被护目镜压出了花痕……

然而,脱下防护服,顾不上喝口水,他又争分夺秒地排查密切接触者。他着手绘制的病例活动轨迹图、感染路径图、疫点平面图成为锁定“地雷”的排雷英雄,他撰写并及时上报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成为杜绝传播风险的最强指导依据。当凌晨六点的钟声敲响时,又一个不眠夜换来的是“案件侦破”后的石头落地。

力争在点、线、面三层次加强新冠肺炎防控

郑振兴在负责重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的同时,还负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流调工作组的业务统筹。为了做到关口前移,他主动出击,紧盯“两站一场”等重点场所,严密监测可疑人群。每日对疫情数据进行评判、分析,确立需要关注的风险点;调研宾馆、超市等重点场所和重点地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各县区疫情风险;跟踪审核各县区上报的流调报告,及时将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反馈,力争在点、线、面三个层次加强新冠肺炎防控。

这些幕后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郑振兴累了就在办公桌上打个盹,饿了泡包方便面。他的一位同事说,郑振兴好多天都没感受过床的滋味,深夜寒冷时,就穿两件羽绒服,可是他从未叫苦言累。通过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榆林确诊的三例病例未造成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创新采用“五级法”科学防治

郑振兴组织人员对我市各县市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进行评估,他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结合全市疫情实际情况和发展态势,综合考虑人口流动、社会经济发展、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因素,以区县为单元,创新采用“五级法”风险分级,即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等,分类施策、科学防治,提出控制人员流动水平、流动间距和流动顺序的“三角”防控模型,对评估、指导县区差异化精准防控和复工复产有较高参考价值。

坚守初心 赢得民心

“你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没能认清你们的脸,但你们美丽的脸下面有颗善良的心。你们冒着风险走在防疫第一线,希望你们在和病毒作斗争时保护好自己,感谢你们……”这是患者出院时,给他和同事们发来的感谢信。

郑振兴的妻子在外地工作,他一个人承担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这个角色他做得很“不合格”,多少次年幼的儿子在单位门房苦等外出流调的他,直到深夜一两点,孩子趴在椅子上睡着了,他才回来。但是,对患者,他却很细致耐心,在与确诊病例谈生活、谈防病、谈信心、谈理想,他甚至与患者相约,“待到康复出院时,他将备酒庆健康”。

“患者出院时的肺腑之言既是赞美更是激励。”郑振兴表示。曾参加过援助西藏、灾后防疫、健康扶贫、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的他,多次受到中省市表彰,但他始终不忘疾控初心、牢记防控使命。目前,郑振兴以及他的同事们仍然日夜坚守岗位,紧盯疫情变化,严以待命,时刻准备与病毒抗争。(记者 强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