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干部群众奋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纪实

2020.05.08 09:15 榆林日报 魏丽娟 李志东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榆林,亦然。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爱和力量在磨砺中蓬勃生长:全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公安干警、基层群众不惧风雨、坚守一线,企业家、志愿者和广大城乡居民守望相助、踊跃参与……

“疫”路同心,矢志不“榆”。疫情面前,正是你我身边的他们,以一个个平凡人的姿态,展现出不平凡的力量,只因他们坚信,万千份热、万千束光汇聚起来,必能成就塞上的美好春光。

105天

从寒冬走向春天

四月的榆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这一派岁月静好,正是塞上儿女同舟共济、携手抗疫的最好见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尽锐出战,不少人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了三个多月。

其间,我市迅速成立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组、新闻宣传组、交通运输组、市场监管组、排查稳控组、督查督办组、后勤保障组等8个小组,并全部由市级领导担任组长。市领导带头深入调研、现场办公,每天都能看到他们一线指挥的身影,市委书记戴征社、市长李春临更是多次出现在医院、工厂、交通窗口等最危险的区域靠前指挥。各级各单位各部门满负荷工作,作为抗疫“核心”部门,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进入“白加黑”“5+2”模式,全体动员、全天候值守;各县市区也丝毫不放松,靖边县委宣传部第一时间组织机关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冻僵了自己的身体,却温暖了群众的心。

豁得出来、顶得上去、担得起来,这便是疫情防控期间榆林广大党员干部的群像。11场新闻发布会,公开透明的信息不断鼓舞着全市380万群众的信心;出台支持中小企业“暖企17条”政策,让企业直呼“被宠暖心”;顶住压力,科学研判,七大领域38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复工复产率一路攀升至90.8%;不误农时林时,“三农”、脱贫攻坚工作及时部署,启动“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重点工作全面启动,一个比一个抓得紧、抓得实……“见事早、行动快、措施硬、效果好”,中办、国办调研组对榆林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给予的评价颇具高度。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武汉“封城”至今,105天,榆林已告别寒冬,一步步走向绚烂的春天。

29人

为湖北抗疫贡献“榆林力量”

“我没结婚,没有孩子挂念,父母有哥哥姐姐照顾,就选我吧。”递交请战书时,27岁的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彭停停这样说。这个常被朋友嘲笑为“单身狗”的女孩,以这样的“借口”奔赴武汉,在武汉九院重症监护室工作了70多天。

自1月26日起,我市先后有28名医护人员和1名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逆行”出征,日以继夜地战斗在武汉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线。

抗疫前线,护士就是“战士”。在武汉期间,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队员们要身着13层防护装备,配戴外科口罩+N95口罩、面屏+护目镜,与患者无数次地零距离接触、交流。

由于长时间穿着防护服,部分队员因过度闷热引发恶心,却只能一次次将呕吐物硬咽回去;双手因汗水浸泡而溃烂,脸上一道道压痕最终变成了压疮,疼痛无比;消毒液浸泡过的护目镜,则会造成结膜红肿充血乃至感染,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其间,为避免浪费防护物资,她们不敢多喝一口水,一天下来口干舌燥;重症患者需要吸氧,部分患者还须使用呼吸机,一瓶氧气不到两个小时就用完,面对刻不容缓的用氧需求和50多公斤重的氧气瓶,她们又成为一个个“女汉子”……

穿上一席白衣,她们是患者眼中的“天使”;脱下工作服,她们是父母的宝贝女儿、孩子最爱的妈妈。

“在我走后,父亲默默记下我的值班时间,可是来武汉这么多天,我却没有联系他们。其实我有很多话想说,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有信心战胜病毒,却没有勇气面对家人。”榆林市援鄂医护人员、榆林一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王晶晶说。

武汉过“关”,不遗“榆”力。70多个日日夜夜,29名榆林儿女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的重任,为湖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榆林力量”。

22个日夜

爱让病患迎来新生

正月初七晚,乌云遮挡住了星空,杨剑(化名)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作为全市首例确诊患者,当晚,杨剑由榆林一院转入市中医医院南郊院区。“活不了了,没救了。”杨剑一路低着头,嘴里喃喃低语。

进入医院,杨剑没想到的是,迎接他的不是嫌弃、恐惧的眼神,而是温暖和热情。

榆林市干部群众奋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纪实

市中医医院隔离病区首诊医生张科敏锐地观察到杨剑低迷的状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心理疏导,一整天精神不振的杨剑突然问:“能吃一碗龙须面吗?”

“病人有了胃口,是好兆头。”医院专家组组长柳慧明当即答应。

可是,周边的店铺均已停业,医护人员又在隔离病区无法外出,怎么办?总务科科长路斌得知情况后,立即驾车赶回家中,叫醒熟睡的妻子迅速做好了一碗酸汤龙须面,又马不停蹄地打包送到医院。当热气腾腾的龙须面端到面前,杨剑的眼眶顿时湿润了。

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全力救治的每一个瞬间,都被杨剑深深记在心里。他不仅积极配合治疗,更为减少医护人员进出病房的次数,坚持要来了一个大号水杯。“一次他流鼻血,坚决不让我们靠近帮忙处理,我们知道,他是怕自己不戴口罩,把病毒传染给我们。”主管护士白雪说。

“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只不过你们亦或更多的人负重前行。谢谢你们在危难时刻,给了我们特别的关心和爱。谢谢你们——可亲可爱可敬的天使团……”“天使团”是小慕(化名)在诗中对医护人员的昵称。医护人员对她和父亲(系为我市另外两例确诊患者)半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照料,让他们倍受感动。出院前,小慕写下这首《亲爱的敬爱的天使团》,向医护人员致敬。

榆林市干部群众奋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纪实

隔离病患,但不隔离爱。从1月31日收治第一例确诊患者,到2月21日所有患者治愈出院,22个日日夜夜,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彼此关怀、合力同心,浓浓真情阻挡住了疫情蔓延的脚步,更让患者迎来新生。

3197个村社

用心点亮万家灯火

疫情防控,关键在基层、在社区。

定边县石洞沟镇邹寨子村6名平均年龄66.5岁的老党员,只说了一句“让我们上”,就义无反顾地冲到了疫情防控一线,坚守在村里设立的检查劝返点,一呆就是35天。“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我的职责就是守好自己的岗位,帮助村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夜晚执勤天寒地冻,69岁的老党员解生福却从未缺席。

随着3名湖北省亲人员返回的消息传来,靖边县王渠则镇庙界村党支部书记白胡亲迅速带人排查走访,有序发放防控物资,雪后大山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足迹,是他透支健康、守护村庄的见证。因过度劳累,他牺牲在了抗疫一线。

站在守护家园前沿阵地上的还有广大基层干警。神木市交警大队二中队民警王奇放弃休假,奔赴一线执勤。4岁的儿子来看他,哭着闹着让他回家,王奇却“绝情”地将孩子抱回车里,转身离开。“做好道路防控是交警的职责。‘责任重于泰山’这个道理,相信孩子以后也会明白。”而在坚守高速公路、国道的14天里,他和同事一起累计拦截、排查车辆超过3000辆。

在社区防疫一线,同样有党员干部“战斗”的身影。天气最寒冷时,市戏曲研究院的9名下沉党员来到人流量较大的榆阳区环保局家属院,开展体温测量、代购代买等工作。站在寒风中,队员们被冻得鼻涕、眼泪直流。榆林学院学生、长虹路社区志愿者白文学,每天要步行2个小时,跨过半个榆林城来到包抓的雄山巷开展防控工作。他说:“虽然我还是一名学生,能做的事情有限,但能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也是我的荣幸。”定边县定边街道西关民族社区工作人员王芳、魏沙沙,连续20多天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晚上加班结束回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

2962个行政村、235个社区里,像解生福、王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倾心倾情、发光发热,点亮了万家灯火。

1200公里

打包陕北特产奔向你

“王师傅,路上小心,一定安全把物资送到,我们等你回来……”2月5日晚,40岁的定边汉子王海涛驾驶着一辆满载着马铃薯的货车火速驶向武汉。对于这次运输,他没有收取任何报酬。

“当在微信群里看到向武汉运送物资的消息后,我就想着出点力。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还是觉得必须去一趟。毕竟,车上装载的33.99吨马铃薯,代表的是定边人民对武汉人民的深深情意。”王海涛说。

为确保爱心物资顺利抵达武汉,定边县积极协调,最终将一张盖有定边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印章的《疫病防控特别通行证》交到王海涛的手中。正是这张特别通行证,让王海涛一路畅通无阻,并将相关物资第一时间送到武汉各定点医院、社区人员手中。

此后,包括手工挂面、山地苹果、红葱、马铃薯、大漠蔬菜等在内的陕北特产,跨越黄河,跨越长江,跨越1200多公里的距离,源源不断地送往湖北、送往武汉,全力支持抗疫一线。

苦难中坚守,守望中相助。不仅是武汉,在全市范围内,社会各界同样爱心如潮——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参与向疫情防控工作捐款行动;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物,向疫情防控一线送去口罩、消毒液等物资……

380万榆林人

众志成城同心战“疫”

“无论奔赴哪里,无论生死,我都要参加……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76岁的佳县人民医院老党员路生梅的请战书让人泪目。自1月22日起,她就回到医院坐诊,主动前往县环卫所讲授防护常识,默默守护着群众的健康。

而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平凡人”在四处奔忙,守护着这座城市,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

35岁的“外卖小哥”柴慧龙,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顾客及时送去饭菜、生鲜,从正月初七上班至今,没休息过一天。“疫情发生后,外卖业务面临较大风险,家人一直反对我继续工作。但一想到自己不干,一些家庭可能就会无法拿到必需的生活用品,就再也呆不住了。我能做的,也就是给大家跑跑腿。”柴慧龙说。

榆林高新区公园时光小区本不在业务配送范围内,可当顾客表示“周边买菜困难,公交车也停运了”时,柴慧龙二话没说,迅速购齐相关物品送到顾客门口。对方隔着大门不住地道谢,柴慧龙的心头一股暖流涌起。

城市空旷,心中却有光亮。疫情防控期间,榆林有数以百计的外卖骑手,日日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成为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摆渡人”。在他们眼中,每一份订单都是一份期待,而逐日增加的订单数量,也告诉我们这座城市正在变得更好。

抗疫是一场人民战争。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广大居民积极响应号召,对各项防控措施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自主开展居家隔离,减少流动,科学防控。还有一些人,或在路口免费向行人发放口罩,或拿出自家的消毒液在小区开展义务消杀,或创作说书、剪纸作品宣传抗疫知识,或拍摄小视频号召市民居家健身,或在电梯里放置纸巾免费供大家使用……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而今,春回塞上,绿满驼城,榆林大地已全面恢复往日的容颜,英勇的榆林儿女也已按下发展的“快进键”,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记者魏丽娟 李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