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追忆绥德县定仙墕镇王新村党支部书记王登六

2020.03.23 09:57 榆林日报 耿永飞

2月9日上午10时许,绥德县定仙墕镇王新村村党支部书记王登六,在本村疫情防控点工作期间突然发病,后送至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治疗,经抢救无效于2月10日下午2时许不幸离世,享年67岁。王登六生前在村支书的岗位上,累计任职三十余年。任职期间,对党忠诚,牢记使命,心系群众,担当实干,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谋福祉。3月4日,中共绥德县委作出决定,追授王登六同志“绥德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追忆绥德县定仙墕镇王新村党支部书记王登六

将红枣产业做成名优品牌

生前,王登六带领群众把村里的红枣产业做成全镇的名优品牌。“定仙墕镇最好的红枣在王新村,枣不大,又甜又脆。王新村142户村民,家家种植枣树,红枣销售最好的时候每斤卖过8元,这一切全是王登六书记的功劳啊。”王新村村委会计王应保说。王新村满山遍野都是枣树,为了确保枣园增产、农民增收,2015年春季,王登六联系镇政府对本村低产红枣进行了改造。邀请县林业系统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指导,实施整地除草、挖集雨坑、涂白、整形修剪、施肥、涂防虫胶等技术措施,有效防治了枣树的病虫害,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坐果率。到了秋季,红枣产量与质量都大幅提升。2016年和2017年秋季,在定仙墕镇举行的红枣展销会上,王新村的红枣赢得各地客商的大加赞赏。

组建志愿服务队方便群众

王登六组建的志愿代办服务队方便了全村群众的日常生活。王新村位于定仙墕镇政府东15公里处,山高、沟深、坡陡。2016年,王新村由碌碡峁和王庄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住户分散,年轻人基本都在外工作生活,留在村里的以老人儿童为主,出行采买办事很不方便。2014年以来,王登六组建了志愿代办服务队。每逢定仙墕镇、枣林坪镇遇集,代办人员都会提前把村民要代办的事情记好,谁家要买一桶油、谁家要在镇政府送一个复印件、谁家要买感冒药等事项,代办员问得仔细,记得清楚,办得利索。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王登六带领志愿服务代办员实行24小时全天暖心服务,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让村民在居家防疫时不耽搁生活物品的采购,不影响正常的生活。王登六对志愿服务代办员说:“特殊时期,我们更要服务周全,让村民没有焦虑,安心居家防疫,确保村民身体健康。”

将自家房子当作办公用房

王登六把自家给孩子们建的房子当作村委办公用房,无偿使用了十多年。王登六有4个孩子,2009年,王登六在自家窑洞坡下给孩子新建了4间平房,供孩子们成家或生活所用。平房修好后,因村里没有建好村委办公场地,他就把自家的房子当作村阵地使用了。平房屋顶上飘扬着五星红旗,悬挂着“讲党性、比奉献、树形象、促发展”的牌匾。儿子王伟伟说,在定仙墕、枣林坪等乡镇,过去极个别没有村阵地的村子,曾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谁在村里负责,谁家就是村委会的办公场地,他也是伴随着家里来来往往的下乡干部长大的。2019年11月,王新村村委办公室建好后,村委会才从此地搬离。此时,时间已过去十多年。

他倒在防控抗疫第一线

王登六倒在了防控抗疫的第一线。在他生命的最后20天里,新冠肺炎疫情汹汹而来,他迅速成立村级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发动全村党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群众志愿者参与,进行全方位值班值守,封堵通村小路,设立一村一口进出,并在村口设立返乡人员登记点,建立了完整的台账,织密疫情防控监测的安全网,守护着全村400多名村民的身体健康。

提起父亲,王伟伟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春节期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年迈的父亲在村里奔走着,竭力劝说村民不要聚集,待在家里少出门,而他自己却坚守在村口的疫情防控点上,严防疫情输入。元宵节后的第二天,王登六正在做杀菌消毒工作时,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头晕恶心,便和一同值守的副村长王维生简单交接后赶紧往家里走去,回家休息时猛发呕吐,后昏迷不醒,家人和村干部及时联络到救护车,将他送至医院治疗,但仍然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在他去世前,他仍然关心着村里的事情。1月21日,王伟伟从绥德县城赶回老家,陪同父亲王登六过年。平日少言寡语的父亲突然对他说:“我的年龄大了,过完年不准备再在村里负责了,可村里的坝地被洪水冲开的大口子还没有修好,王庄村那边的路还没有硬化好,路灯也没有安上,我着急呀!”谁也没有料到,简单的家常话却成了王登六最后的遗憾。

王登六,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27岁入党,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30岁开始任村支书。30多年来,他以村为家,事事牵心,多年如一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见习记者 耿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