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历史文化的一部史诗——读《神木历代诗词精选集》

2019.08.05 22:03 在榆林网 温亚洲

文/温亚洲

神木政协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神木历代诗词精选集》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土黄色的封皮,简单的装帧,书拿到手,一种朴素的亲切感便油然而生。翻开细读,一首首诗词,就像一坛坛陈年老酒,醇香无比。

这些吟咏神木的旧体诗词,纵贯唐、宋、金、元、明、清及中华民国,并收录新中国成立后的部分诗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逼真生动、苍凉凝重的边塞风貌,同时也展现了不同时期神木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元生活画卷。

神木,古称麟州,“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极冲要塞。古往今来,在神木留下歌吟的名家不少,如唐代的王维、欧阳詹、薛能,宋代的范仲淹、文彦博、王安石、欧阳修,清代的施润章、王渔洋、邓廷桢等等,可谓代不乏人,群星璀璨。

《神木历代诗词精选集》这个书名,有三个意思:一、这些诗词是写神木的;二、这些诗词是神木人写的;三、这些诗词是在神木写的。

本书在这三方面,都有适当的涵盖,相较而言,外来者写神木的篇幅最多。纵观神木上下几千年人文历史,一直是多将门、少文星,以武功显达者更仆难尽,以诗赋留名者寥寥无几,本地偶有人弄墨从文,笔端亦多风花雪月,几乎不见对故乡的歌咏。

那些外来的文武官员,比较接近下层劳动人民,对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与切身的感受,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在诗人们笔下,塞云边月、古垒关墙、白草黄沙、瀚海群山、九曲黄河、平野荒村、草地穹庐以及名刹古寺等等,都被描绘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边塞画卷。这些诗词,已经写下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可以说是很旧了,但对神木的读者来说,却是全新的,因为现在有了这本书,我们才第一次看见、第一次读到。

为了使这个选本尽善尽美,编者翻阅了大量相关的典籍,检索了不少数据库资源,博观约取,详辨慎录。我想,这大概就是本书之所以能“精”的一个主要原因吧。据编后记:“本书独特的意义在于准入之严格,考辨之精详,发明之深刻。除了新发现的作者力求全面呈现其作品以外,其余作品则强调其经典性。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文献,包括诗词文本和作者简介,均是第一次集中展现。阿里根怀远、杨一清、施闰章、尤侗、折必宏、张衡、邓廷桢、马疏、张琛、秦梦熊、封祝唐、冯树勋、刘淳、冯炳蔚、李云生、杨国颐、焦振沧、吴廷锡等人写神木的诗作,以及神木籍清朝官员赵光荣,民国时期名人李文芳、吴我怡等先生的诗作,其发现带来的莫大安慰,让编者暂忘厕身陋室的困顿,甚至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充足与骄傲。”

我在为编注者甘于寂寞清贫的精神所打动的同时,也为神木的文脉、文化而感到由衷的庆幸。《神木历代诗词精选集》一书,是神木政协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有人说,命名为“精”,似乎不够谦逊。钱钟书有一本《宋诗选注》,他那么大的学问见识,也不敢说自己做得就是精选。以我理解,《神木历代诗词精选集》一书之“精”,意在强调“精简”。比如,在注释方面,编者深受沈启无先生的影响,表现得非常节制。沈先生说:“大凡笺注之类,都是一些低能的事情。与人以惰,在己犹拙。即使你两脚书橱,读的书多,却把好好几句原文弄得支离破碎,甚至差以毫厘而有千里之谬者,笑杀些大雅方家之士。”细细想来,还真有那么一点儿道理。

在历史上,神木长期为多种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交错居住地区,鲜卑、白狄、匈奴、羌、胡、羯等民族,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正因如此,这里既是汉民族保卫国家安全的边防重地,又是少数民族反抗汉族统治阶级压迫的发难之所;既是异族贵族阶级问鼎中原的首当其冲地带,又是中原统治阶级为向外扩张而穷兵黩武的前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乱纷争都曾发生在这里。

神木历代表现战争生活的诗歌为数甚多,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作品即使在今天,依然以其隽永耐读的艺术魅力感染着读者,为人们所喜爱。我想,关心神木文化发展的人士,在读到这部《神木历代诗词精选集》的时候,一定会对神木政协的这项工作成果心存感激。这些历代流派纷呈、风格竞出的作品以诗证史,可称得上是一部有关神木人文历史的巨献。阅读此书,我们既能得到文学艺术上的熏陶,也能得到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生启迪。

此书的编注者赵雄近期略带遗憾地告诉我,书出版后又发现了一些有关神木的很不错的诗词,特别是元代一位叫魏初的人,写过秃尾河,写过书字崖,可直接填补以前神木诗词在元朝的重要欠缺。可见,我们的工作人员在书籍出版后并未满足,而是真如文化矿工那样,不知疲倦地继续挖掘着……我们真诚地期待,神木再多几个肯下心劲的后学,再多一些能像神木政协尽可能为他们的事业提供顺利条件的单位部门,那么,我们的文化事业的繁荣与成功,必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