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榆林稳增长措施精准有力

2019.03.11 10:09 榆林日报 李狮

神木李家沟煤矿“1·12”事故后,占全市生产总值近50%的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因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煤炭产量大幅下降,一季度工业增加值负增长或成为大概率事件,进一步影响全市增速大幅度回落,也有影响到全省经济增长的可能。为遏制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我市着手采取一系列精准措施,确保经济持续平衡增长。

抓复产 释放优质产能

2018年我市累计生产原煤4.6亿吨,增长14.4%,成为去年实现9%增速的重要因素。

影响一季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煤矿停产或减产,所以加快推进煤矿安全隐患彻底整治,促进符合安全生产的矿井复产、释放核定产能,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市能源局已于2月份分两批次公告复产复工矿井64处,3月底将再公告复工复产矿井100处,力争4月底前全面放开符合复工复产条件矿井生产,使煤炭产量达到预计目标。市政府还在积极协调中省相关部门支持一级和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充分释放优质产能。

油气资源开采方面,市政府加大了对油气资源开采企业服务协调力度,确定今年要新批油气井1870口,预计新增原油产能145万吨、天然气产能15.8亿立方米。

在全市实施百户重点企业月调度制度和千户企业大调研活动,集中解决一批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促进企业产能释放。市政府领导带队主动与神东、陕煤、延长、长庆等大型企业对接,点对点服务企业稳定生产。同时,建立企业库动态调度制度,抓好10户规上工业企业入统库、60户“小升规”企业入统库、10户“批零住餐”企业入统库、20户新增外贸企业库,对入库企业按季调度督导、重点帮扶,全力培育2019年经济新的增长点。

针对2018年底的115户规上停产工业企业,将落实停产企业复产“五个一”工作机制,分类帮扶企业复产。对因环保升级停产的30户企业,按照“边升级边生产”的原则,推动企业释放产能。

抓开工 促进投资增长

投资仍然是榆林稳增长、增后劲,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

2018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创“十三五”以来最高水平,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促投资、稳增长举措。

今年市政府将通过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基础。自加压力,确定全年要力争完成2000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新开工项目170个,力争完成投资505亿元;136个续建项目要确保在4月底全部复工,完成年度投资701亿元,年内建成项目90个;创造有利条件,推动91个前期项目尽早具备开工条件。

市政府还将今年确定为“重大项目攻坚年”,对全市84个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包抓,其他重点项目实行清单管理,采取现场督办、观摩点评、排名通报等措施,按月调度全力推进,目标是实现301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108亿元。

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今年起市政府开始编制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全面推行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月调度、季排名推进制度,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40.8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近100亿元。这些项目重点包括科创新城、“四馆两中心”、乡村振兴、黄河引水、延榆高铁等重大项目。

招商引资方面,重点宣传兑现去年9月份以来陆续出台的12个“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政策,力争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000亿元。

抓环境 保障健康运行

去年榆林营商环境打了一个翻身仗,特别是企业开办时间缩减到2个工作日,9大类267项纳税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年降低企业税额185亿多元,在全国262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排名中由倒数第3跃升至第86位,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7万户……营商环境正成为榆林新的竞争力。榆林实实在在品尝到营商环境优化的甜头。

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要确保优化营商环境排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确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年底重点领域和高频审批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目标。二是继续推动“十大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全面精减压缩获得信贷、施工许可证办理等办理时限,探索推行“容缺受理”“中间超市”、上门服务、“联办通办”等新模式,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三是不折不扣落实民营企业发展“25条”政策;实行小微企业“零成本”接电,力争全年直供电交易规模达到120亿千瓦时;载货类车辆高速通行费下降9%;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选聘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服务民营企业。

为倒逼营商环境提升,今年开始要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题整改督办长效机制,实行投诉举报问题整改红、黄牌警告,全面推进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公示制度。目前市政府正在积极与国家发改委对接,力争将榆林纳入第一批国家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