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宽州镇苗家沟村白文革:羊倌的饭馆生意

2019.01.09 23:47 榆林日报 白潇

在清涧县城的农贸市场附近,有一家普普通通的早餐店,每天天不亮,店主就带着两个儿子做好了所有准备工作,等待着顾客的到来。“这片的早餐店不少,这家只开了一年多,但是东西很干净,味道也好,别看店不大,生意可红火得很。”住在附近的曹女士几乎每天都来买包子,对店里的食物十分认可。

这家早餐店的店主叫白文革,是清涧县宽州镇苗家沟村的村民。从前守着乡下的13亩口粮地,虽然收入微薄、生活艰苦,但一家4口人的日子还勉强过得去。直到2014年,一场厄运落在了这个家庭,“娃他妈出了车祸,走了。那段时间我不知道要怎么生活下去。”白文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中泛起了泪花。村干部和乡亲们经常来开导他,还时不时送来些生活用品,正是这些温暖的举动让白文革挺了过来。

2015年,村里鼓励大家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白文革决定养羊。“当时手头没什么钱,跟亲戚借了一些,在村干部的担保下,又贷了一部分。”白文革告诉记者。筹得10万元后,白文革立即建起了150平方米的羊圈,并购入了100多只羊子。当时,羊的行情还不错,白文革和两个儿子起早贪黑,打草喂料,精心饲养,很快就临近年底,眼看着就能出售变现了,可谁承想意外又一次降临了。“羊突然发病,不久就死了30多只,忙活了一年,把剩下的羊卖完后,除去盖圈、购羊、贷款、饲养的成本,还倒欠了4万元。”白文革说。创业的失败让他的心又一次跌入了谷底。

2016年开春,白文革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扶贫干部鼓励他走出阴影从头再来,同时,还帮他贷到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购买了90只优质山羊。有了上一次失败的经历,白文革首先带着两个儿子拜访了各村的养羊专业户和县里的畜牧专家,向他们虚心取经。做到饲养防疫并重,才是规模养殖成功的关键。”白文革很快找到了上一次失败的“症结”所在。这一年,白文革父子三人进行了细致分工,自己负责饲养,大儿子外出学习养羊的经验并考察市场,二儿子负责防疫治病。在此基础上,白文革还联合了其他几户村民共同组成养羊合作社,进一步壮大了养殖规模。通过精心饲养和有效防疫,以及对市场行情的深入了解,到了年底大家都赚了个盆满钵满。二次“创业”,白文革不仅还清了上一年的外债,还剩了几万元钱。

2017年,重拾信心的白文革不甘于现状,把目光转向了离家仅5里的县城。他把剩下的羊全部转让给了合作社的村民,带着两个儿子在县城办起了早餐店。“我今年才45岁,趁现在身体硬朗,党和政府又有这么多好政策支持,希望能给两个孩子以后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虽然养羊和开饭馆是不相干的两件事,但我觉得只要用心学习和经营,一定可以做好。”白文革信心满满地说。开店前,他和两个儿子作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在食物的品种和价格上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就拿包子来说,我在肉馅的配料上可没少下功夫,首先食品添加剂、劣质肉、劣质油是坚决不用的,材料选好的,虽然利润少点,但薄利多销一样可以挣到钱,最重要的是大家吃得满意和放心。”白文革用自己的诚信和坚持赢得了周围群众的口碑。

现在,这家小店不仅早上门庭若市,其它饭点也有络绎不绝的顾客前来就餐。小店的名气越来越响,白文革一家的收入也越来越高,用了近三年时间,他们不仅脱了贫,还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原标题:白文革:从羊倌转型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