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飞:古代公务员的上下班时间

2019.01.03 22:07 在榆林网 刘鹏飞

文/刘鹏飞

与现在的“朝九晚五”相似,古代上下班时间也是晨聚昏散。只是因为古代官员与农业社会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一样,所以他们的上下班要比现在提前许多。

在中国传统行政体制里,古代公务员也分中央和地方两类。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只要到了一定级别,都要参加君王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朝会,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上朝”。

《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三点,大臣要到达午门外等候,凌晨五点,钟声响过,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四品以上官员可以与皇帝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作出答复。

当然,早朝不一定每天都有。《梁书·武帝纪》:“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这是天天上朝。明太祖和清朝的康熙帝也是规定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日一朝。但也有规定五天一朝或十天一朝的,宋代就是五日一朝,清初是逢五视朝,也就是十天一朝。还有一些荒淫无度的皇帝,疏于上朝,就像《长恨歌》里说的一样,“君王从此不早朝”,多少年都不理朝政。

上下班时间在史籍中最早的记录要数《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公鸡已经叫了,上朝时间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开始忙了。这就说明,公务员“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从秦汉到明清,上下班时间大致上都是一样的,早晨六点或七点上班,下午三点或四点下班。上班时间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卯时”(早晨五点到七点左右),现在我们说的“点卯”一词就是来源于此。和现在一样,古人上下班时间也分夏季时间和冬季时间。清康熙帝规定,早朝时间春夏是六点秋冬是七点。清代《钦定六部处分则例》也规定,京官统一的下班时间是春分后申正(约下午四点),秋分后申初(约下午三点)。只不过那时不叫下班,叫“散值”或“散衙”。明·沈周《暮投承天习静房与老僧夜酌》:“临昏细雨如撒沙,城中官府已散衙。”这里的“临昏”“散衙”就是指晚上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