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小小核桃果兴县大产业

2017.05.25 11:12 榆林日报 魏丽娟

“这是我们前年栽上的,已经有成人这么高。到今年秋季,核桃的枝条就能有1米多长了。”在子洲县砖庙镇闫家山村,村支书李海成高兴地介绍说,经过退耕还林,全村1600多亩耕地几乎全部种上了核桃,成活率达90%。经过县林业部门的培训和合作社的示范带动,村民们个个是核桃专家,大家都期盼着依靠核桃产业奔向小康。

全县核桃栽植面积19万亩

子洲县核桃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全县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桃种植,主要以直播夹核桃、大薄壳核桃等为主,因长期管理粗放,处于自然生长的状况,效益较差。

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11年。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流动,子洲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新疆、山西和陕西黄龙等地引进新品种进行少量、分散栽植,为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

第三阶段是从2012年至今。2012年,子洲县淮宁湾镇麻塔村村民李长明流转承包土地1万亩建设核桃经济林基地,引导、带动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栽培核桃的积极性。2013年,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作为主导产业,开始大面积、大规模发展。结合省级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市“三年植绿”和“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行动以及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央财政造林试点补贴、“三北”五期工程等重点项目,使全县核桃栽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9万亩,早期栽植的核桃已经陆续开始挂果,部分群众开始获得经济效益。

如今,子洲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建成淮宁湾镇麻塔村、苗家坪镇田山渠村等核桃高标准示范园30个,形成了涉及3个乡镇32个村的核桃产业带和砖庙、何集等4个整乡整村推进的核桃乡镇,拥有省级农业园区1个、市级农业园区4个、县级农业园区8个,实现了从各级政府买单“输血”兴林富民,到社会主体经营全民“造血”兴林富民的历史性飞跃。2015年,该县被市林业局命名为“核桃产业示范县”。

小小核桃果兴县大产业

子洲县把核桃确定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计划到2020年,全县核桃栽植规模达到35万亩,农村居民人均林果现金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实现为农民建绿色银行、为国家建生态屏障的“双赢”目标。为此,该县多措并举创新机制,调整核桃产业“造血”功能。

在集中流转土地、产业循环化方面,该县采取土地租赁、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发展农、林、水、牧循环产业,分类别进行利益分配。子洲县昌顺苗圃绿化有限责任公司采取承租、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转了5个村806户15000亩土地,统一标准,整体规划,建设万亩核桃精品产业基地。

在工程实施前,该县企业、承包大户等营林造林实施主体分别与农户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明确租赁期限、土地租金、经营办法、收益分配、双方权利义务;政府与营林造林实施主体以合同形式明确权利义务、造林标准等相关内容。以子洲县天河农业园区为例,按照园林化建设标准,采取“公司+科技院校+农户”模式运营,投资1200余万元,流转土地4500亩进行农林牧整体开发,建设美丽乡村。

农民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无偿提供土地,由承包人进行造林营林,收益五五分成。同时,县林业局以合同形式将建设任务承包给专业造林工程队,实行包栽、包活、包管护、包成林的方法,三年后无偿交还农户经营。

该县对大户流转承包退耕还林地面积在500亩以上的,给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扶持。很多苗木专业合作社在栽植核桃的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乃至形成“山上是林果、川道是大棚、沟里养着鱼、河滩种玉米”的“立体”式农村循环经济,拓宽了产业致富的渠道。

核桃种植户个个变专家

5月19日,子洲县林业局对全县护林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核桃管护。该县将护林员作为当地核桃管护的重要力量,带动核桃种植户提升科技水平,支持产业发展。

这仅仅是子洲县核桃产业配套服务建设的举措之一。2015年,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子洲县核桃产业配套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在县职教中心建立了培训中心,通过核桃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现场展示、“企信通”信息平台,发布动态管理、技术服务等信息。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该县林业局与山西省汾阳市核桃研究所、榆林市产业办、林科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和业务培训关系。常年聘请山西省林科院经济林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史敏华,核桃专家王毓堂及农民技术能手,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办法,每年划片划乡,分类指导,对各乡镇核桃产业分管领导、技术干部、村干部以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形成了县上有技术服务队、乡镇有技术指导员、村村有农民技术员,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济林果技术服务体系。(完)

有趣、有料、有主见。在榆林网,打造榆林城市生活主流新媒体!现向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招募特约通讯员若干名;招募各区县主编一名。联系及投稿邮箱:tougao@zaiyulin.com。